中共第一美女间谍,为救周总理大义献身!冤狱17年,毛主席特赦她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10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里,有个不太被人知晓的美女间谍,她来自一个大户人家,书读得多,特别喜欢《木兰辞》和《烈女传》这些故事,名字也挺有味道,叫黄慕兰。

她二十岁那年就当上了女特工,默默无名地潜伏了十八年。这十八年里,她一直在敌人内部活动,游刃有余地周旋在那些社会大人物之间,为党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少功劳。可谁能想到,她晚年过得那么坎坷,四次被抓进监狱,还被判了死刑,最后在牢里足足待了十七年。

周总理称赞她是党内不可或缺的“全能顾问”,是我们中国的“智多星”,更是党的一支出奇制胜的“奇兵”。

陈赓大将军这样评价她:“看看黄慕兰,你就能感受到中国打从革命起,这一路走来是多么坎坷又充满故事。”

这位极具传奇性的女性,为了救周总理,挺身而出,不惜牺牲自己,避免他被捕。

咱们来探究一下这究竟是怎么个情况,羊驼领着大家一起揭开谜底。

【挣脱封建婚姻】

1907年那会儿,在湖南浏阳的北门外头,有个小孩呱呱落地了。她老爸给她起了个名字叫黄彰定,不过后来她投身革命,就把名字给改成了黄慕兰。

我爸、谭嗣同和唐才常三个人,在浏阳那可是出了名的人物,大家都叫我们“浏阳三杰”。在当时的湖南,我们老爸可是大名鼎鼎的幕僚,靠教书来维持生计。

黄慕兰在老爸的影响下,接触到了先进的观念,并且凭借出色的成绩,成功考进了很有名气的周南女校。

跟杨开慧做了同学,通过她的介绍,我结识了向警予、蔡畅、丁玲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挺有名气的爱国姑娘。

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,一颗追求变革的心开始慢慢觉醒。

尽管她拥抱了新潮的进步观念,却依旧没能摆脱封建礼教的枷锁。

黄慕兰16岁那年,满脑子都是革命的热情和激动。就在这时,家里突然来电,这通电话就像一道闪电,一下子把她的人生轨迹给改变了。

黄慕兰一到家,就惊讶地知道,家里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定下了亲事,这次让她回来,就是要办婚礼了。

黄慕兰一直以来都挺听爸妈的话,但这次她铁了心,不管爸妈怎么劝,都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不满。

然而,力量悬殊之下,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让步。

结婚后,她过得挺苦的。老公跟她没啥话说,两人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。更糟糕的是,他还动手打她。最让她受不了的是,老公竟然还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,这事儿她绝对没法忍。

后来,她多次求着要离婚,丈夫最后也答应了,从那之后,她就再也没回过那个家。

从那个关了她很久的牢笼里逃出来后,黄慕兰就直奔她一直特别想去的武汉。

那时候,武汉是众多革命根据地的中心,她决心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大革命里。就是在那个时候,她改名为黄慕兰。

没多久,经同学引荐,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19岁的年纪就已经挑起了中共汉口妇女部部长的重担,她出色的表现让党内同志都对她记忆犹新。

她不光长得漂亮,干工作也是一把好手,让人十分佩服。

在汉口工作期间,她碰到了刘少奇的妻子何葆珍,还有像何香凝、宋庆龄、郭沫若这些有名望的人物。

她出色的工作表现很快吸引了中共中央机关报负责人董必武的注意,不久后,董必武便安排她去苏联深造。

那时候,因为我已经和董必武的秘书宛希俨登记结婚了,所以没能去苏联留学,感觉挺遗憾的。

1927年,对黄慕兰来说,是她革命路上最刺激、最紧张的一年。那一年,黄慕兰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时刻,她的革命生涯因此变得格外不平凡。各种挑战和危险接连不断,让她仿佛置身于一场场生死较量之中。可以说,这一年就是她革命道路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,充满了未知与考验。

这一年,国共彻底闹掰了,局势动荡不安。她怀着身孕,硬是挺着扮成了一个寻常妇人,跟着党的队伍一路到了江西,悄悄干起了地下党的活儿。

为了把情报送出去,她怀着孩子跑到码头,装作不小心走来走去,其实是在用米汤在《圣经》里写秘密信息,给组织发信号。

1928年那会儿,黄慕兰收到了地下组织的调令,让她去上海中央特科干活,她的新身份是情报交通员。

多亏了黄慕兰那出色的掩饰,周总理这才得以脱险。

【巡捕抓周恩来扑空】

1931年的时候,顾顺章这家伙叛变了,害得中共中央的那些地下工作者遭了大殃,损失惨重。北平那边,一眨眼的功夫,就差不多全完了,情况糟糕透了。

这种时候,每个搞地下工作的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命危险,黄慕兰自然也不例外。

顾顺章的顶头上司是周恩来,他手里攥着我党好多重要的情报信息。

顾顺章把中共中央的好多地下秘密据点都告诉了反动派,这样一来,还没被发现的周恩来,很可能很快就会被他们给揪出来。

情况万分火急时,周恩来赶紧带着剩下的部队飞快撤退。

就在这时候,黄慕兰急匆匆地赶到法租界,找到了陈志皋,目的是去见两位之前她从国民党反动派的牢房里救出来的人——关向应和曹炳生。

目的很简单,就是想了解一些国民党内部的真实情况。

黄慕兰喝着咖啡,表情挺镇定,但心里头挺焦急,她赶紧问关向应。

聊天的时候,曹炳生不小心说漏嘴了一个秘密:

那天晚上,我回想起一件事,就是他们(国民党那帮人)逮住了一个国民党成员,那家伙身材挺高,看上去大概五十多岁。听他说话,口音像是湖北那边的。

一听到那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紧急,黄慕兰赶紧稳住心神。一到家,她立马拨通了潘汉年的电话,快速把情报告诉了他,叮嘱他赶紧通知周恩来,说有危险,得赶紧躲起来。

潘汉年一听这话,立马转身飞奔,直奔周恩来在上海的家。他一到地方,就催着周恩来赶紧撤离,情况紧急。

周恩来派人悄悄探听了一番,结果真如所料,中共中央特科里出了内奸,那个人就是向忠发。

所以赶紧给李富春打电话,让他在家附近找个地儿藏着,暗中观察。

于是,他俩就装成走街串巷卖馄饨的小贩,挑着担子在家门口附近守了一整夜。到了大概凌晨1点的时候,他们远远瞧见有个人戴着脚镣,被押着下了车,往周恩来的住处那边去了。

这明显是想来抓周恩来的,但他们的计划显然没成功。

周恩来多亏了黄慕兰及时送来的情报,这才躲过了一难。

后来,周恩来碰到了那位了不起的女性黄慕兰,他由衷地赞叹:“你可真是我们党里的智多星,全中国就找不出第二个来。”

【不幸被捕命途多舛】

在工作上把她裁掉后,没多久,她就成了陈赓手下的一名重要助手。

然而,这位曾在危急关头,挽救过周总理等众多领导人生命的关键人物,多年后却蒙受不白之冤,身陷囹圄。后来,多亏了邓颖超和周总理亲自出面,极力为她辩护。

1938年那会儿,黄慕兰是《译报》的董事长,她告别了上海,奔赴香港,在那儿继续为党悄悄搞情报工作。

现在的她,已经是梅兰芳、田汉、茅盾这些大人物家里的常客,经常出现在各种高档宴会上,也因此成了不少大师寻找灵感的贵人。

茅盾写的《蚀》这本书里,有她的故事影子。而且啊,她还是电影《风声》里女主角的真实原型,郭沫若写的长篇小说《骑士》里的女一号金佩秋,也是以她为蓝本的。但这些,都是后来的事情了。

这一晃眼就过去了六年,这六年里头,她先后经历了三段婚姻,每一段路都走得特别不容易。三任老公都为了革命事业,把命给搭进去了。想想他们,她自己所做的那些牺牲,又算哪门子事儿呢!

在香港,她碰巧撞见了邓颖超。跟经常在上流社会打转的黄慕兰比起来,邓颖超的衣着真是简单到不行。

黄慕兰热切地拽着邓颖超,一股脑儿地跟她讲起这些年自己的经历和心里的憋屈。

邓颖超劝慰她道:“你遇到的困难,周恩来和我心里都清楚,主席也是心知肚明。你得咬牙挺住啊,这条路确实不好走,不过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。”

其实,黄慕兰这时候的任务挺简单的,就是跑到香港去,让那些有名望的人捐点钱。

要搞定这事儿,黄慕兰使足了劲儿,终于说动了香港的大人物杜月笙来捐款。在她的不懈努力下,杜月笙当场就掏了2万5千块。没过几天,她又从孔令侃那儿搞来了另外2万5千元的捐款。

孔令侃那会儿跟黄慕兰讲:“咱可不能被杜月笙那个大耳朵给比下去了。”

邓颖超满脸笑意,连连称赞道:“我心里有数,你肯定能行。”

不过就在某天大清早,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了香港。

接着,日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,他们撞开了黄慕兰家的大门。这时候,黄慕兰已经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,穿着一件又破又旧的衣服,连鞋子也没穿,光着脚丫子。

日本人问她:“你到底是哪路神仙?”

黄慕兰立刻回应说:我是这家的保姆,负责带孩子。

日本人瞧见她身边带着俩娃,就没难为她,这样一来,黄慕兰算是躲过一难。

不过,慕兰后来的运气可就不咋地了。就在那年8月份,她因为蝴蝶百宝箱被抢那事儿,被军统的大头头戴笠给盯上,直接给关了起来,这一锁就是整整3年。后来,又因为“潘洋案”被扯上关系,来来回回又进了两次牢房。这么一加起来,慕兰前前后后总共被关了得有17年。

1945年,就在抗日战争快要打赢的时候,多亏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鼎力帮忙,慕兰这才得以顺利回到上海。

她获得的是由毛主席亲自批准的赦免文件。

新中国成立后,黄慕兰始终没向人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。但每当有人聊起这个话题,她都会满脸骄傲,跟周围的人分享自己过去那些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
后来他就在杭州安了家,一直住到2017年去世,活了整整110岁。

她走了,但这事儿没被历史的洪流冲走,反倒是成了好多文学书和电影电视的灵感。黄慕兰的故事,就像一场永远不会谢幕的大戏,传奇一直都在。